波多野结衣青青草-国产1级av-久久国产一级-五月婷婷婷婷婷婷|www.ouruijiaju.com

歡迎訪問熊戶外
客服熱線: -

熊戶外

江西風景獨好 [復制鏈接]

150****1807 1308 1
150****1807
話題: 142
回復: 165
樓主

這次去廬山、景德鎮、婺源是參加同程驗客的活動,同程驗客的活動我還是第一次參加,廬山、景德鎮、婺源我都去過了,廬山去過一次,景德鎮去過兩次,婺源去過三次,本來這次也打算11月底自己去婺源拍秋色的,剛好看到同程有個廬.景.婺秋色楓情的驗客活動,而且還可以得到攝影金像獎得主盧現藝老師的全程攝影指導,就報名了,據說有400多人報名,篩選了10個名額我居然中選了,算是很幸運的了。

廬山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從小學校書本上學的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還有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從這美妙詩詞描繪的廬山中自然讓人產生對廬山的向往和憧憬。近代史上的廬山也是在中國的歷史是有著厚重的一筆,蔣介石,毛澤東還有數不清的中央領導和名人都曾經在廬山留下足跡,電影《廬山戀》一個以廬山為背景的電影在那個時代也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從深圳到廬山很方便,可以坐火車臥鋪到九江站,臥鋪票深圳到九江才280多,10幾個小時,最好選傍晚的火車,這樣在臥鋪睡一晚第二天早上就到了,不浪費時間,我選擇了K116的列車,淡季出游真的很舒服,火車站冷冷清清,根本上沒有旺季的時候那種人擠人熙熙攘攘的景象。

九江到深圳的火車也很多車次可以選擇:

到達九江火車站,出站后有很多拉客的問要不要去廬山,因為我們自己有車來接所以也沒有搭理他們,從九江火車站到廬山風景區大約36公里1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山下景區售票處,從景區門口要坐1個多小時的盤山公路才能到達廬山牯嶺鎮,坐在車上沿著盤山公路一道一道的急拐彎晃來晃去,很容易暈車,據說毛主席第一次登臨廬山,當年從廬山北山盤山公路上山時,每轉一道彎,就向車窗外丟一根火柴棍,上到山頂,四盒火柴還剩幾根。每盒火柴100根,四盒就是400根,于是就有廬山“四百旋”之說。毛主席為此豪情大發,次日揮筆寫下了“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的著名詩句。不過據有人統計廬山盤山公路實際上是300多個拐彎。

到達廬山山上大概已經是下午3點左右了,我們先游覽如琴湖,如琴湖是因為湖的形狀像一把小提琴而得名,靜謐的湖水倒影著秋色斑斕的樹影,秋高氣爽的藍天加上湖心的亭子,猶如一幅七彩的油畫讓人陶醉。今年的天氣相對比較暖一點,如琴湖周圍的紅葉還不是特別紅,如果在深秋的話,我估計畫面會更美。

秋未濃

楓微紅

如琴湖面倒影朦朧

沿著如琴湖往前走到了花徑,可以看到花徑的大門,大門兩旁刻有“花開山寺,詠留詩人”的對聯。花徑也是廬山歷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東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詠《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這里就是詩人所說的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地方,如琴湖曾經也叫花徑湖,這里海拔高度為1035M。

花徑里面還有白居易草堂陳列室,按照白居易的《廬山草堂記》“五架三間草堂,石階掛柱竹編墻”的形式而建,旁邊還有白居易塑像佇立在白居易草堂前,讓詩人所寫的意境情景再現。

花徑里的楓葉開始轉黃了,透出微微的紅色。

出了花徑過到路對面的錦繡谷,錦繡谷第一個景點天橋,相傳明太祖朱元璋與九江王陳友諒在鄱陽湖上大戰,戰罷落荒而逃,至此地,后有兵前有崖,朱元璋無路可走,只能長嘆天要絕我了。據說這時一條金龍從天而降,化為石橋朱元璋揚鞭而過,等陳友諒追到忽聞霹靂巨響此橋隧一斷為二。錦繡谷的云海也是很美,來之前11月1號廬山錦繡谷的云海照片上了天氣網的的網站,很美很壯觀,可惜我們來的時候沒有遇上。

錦繡谷的豬頭峰,不過我看怎么更加像個人頭,怎么會叫豬頭峰呢

這里就是毛主席為江青的《廬山仙人洞照》題過一首七絕詩: 暮色蒼茫看勁松, 亂云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 無限風光在險峰。我也來兩句:賞不盡曲線玲瓏,看不厭秀色無窮。尋幽漫步仙人洞,攬勝徘徊在險峰。呵呵

仙人洞出來不遠處是御碑亭,御碑亭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所建造的,亭中至今還保存著朱元璋的御碑。碑上刻著這位朱皇帝親自撰寫的《周顛仙人傳》和《四仙詩》。子四面無柱子都是石壁。僅在三面有門,一面沒有門,在亭子正門外刻有兩幅對聯:外聯是“姑從此處尋蹤跡,更有何人告太平”。內聯是“四壁云山九江棹,四亭煙雨萬壑松”。

御碑亭出來后已經黃昏了,坐車回牯嶺鎮,住在錦江之星,廬山的錦江之星算是在錦江之星酒店里面比較高檔的,酒店大概按照四星級的標準裝修的,以前住錦江之星一直都是連鎖酒店那種比較普通的,后來才知道原來錦江之星旗下有好幾種檔次的酒店。

房間里面的暖氣夠熱,開了幾個小時就關了,一直開著睡覺不舒服。記得第一次來廬山游玩是元旦的時候跟旅行團來的,也是住牯嶺鎮,住的酒店沒有這么高級,房間有暖氣但是暖氣不夠大,開著都很冷,床上有電熱毯,不過我們這些廣東人很多人都不知道,導游和酒店的人也沒有提醒,凍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問才知道好多人都不知道床上有電熱毯,都跟我一樣,整整凍了一晚。哈哈哈

吃完晚飯,盧老師(上圖中間)給我們大家講了一些攝影知識,還有他多年的攝影心得,并傳遞了他的攝影理念,讓我們茅塞頓開獲益不淺,大家提的一些攝影問題他也不厭其煩地詳細講解。

第二天吃完早餐先到含鄱口,含鄱口的含鄱亭是廬山觀日出的最佳攝影點,早上太陽初升的光芒照射在鄱陽湖面上反射波光粼粼,若加上山谷的云海就更加壯觀了,可惜這次行程沒有安排廬山拍日出。

天氣晴朗,遠處山腰上有縷縷縹緲的平流霧,遠望五老峰確實像毛主席仰臥的頭像,別稱為“領袖峰”。五老峰是廬山的主峰,當地人稱“看到廬山東南五老峰,想起偉大領袖毛澤東”。廬山五老峰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山姿變幻不一,真是如蘇軾《題西林壁》所描述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漢陽峰是廬山第一高峰,海拔1474米,據說是因為站在漢陽峰,據說在月明風清之夜,站在山峰之巔上,可觀看到漢陽燈火而得名。

從望鄱亭這里有個岔路口沿著臺階小徑可以到達廬山植物園,廬山植物園占地近300公頃,以研究灌木為主,兼茶果、園林、藥用植物。也是中國第一座正規的、供植物科學研究的植物園。是以植物聯系農、林、園藝、藥物和環保等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也是普及植物學知識的園地。園區主要有松柏區,樹木園,巖石園,國際友誼杜鵑園,溫室區等參觀游覽。

從植物園出來然后坐景區公交車到五老峰,五老峰因有五個并列的山峰,仰望儼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們便把這原出一山的五個山峰統稱為“五老峰”。李白詩云: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只爬到五老峰的第三峰。

鷹嘴巖:

五老峰第三峰最險,峰頂有“日近云低”、“俯視大千”等石刻;第四峰最高,峰頂云松姿態如彎曲的虬龍。五老峰是廬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436米,雖高度略低于大漢陽峰,卻是廬山山勢力最雄偉奇險的地方。

游覽完五老峰中午在牯嶺鎮的新醉石酒店用餐,據說這個酒店蔣介石60大壽曾經在這里設宴的,菜色和味道都不錯。

美廬是游客到廬山必游的一個景點,這里曾經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別墅,美廬”曾作為蔣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轅”,曾是當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據史料稱:這幢別墅,始建于1903年,由英國蘭諾茲勛爵建造,1922年轉讓給巴莉女士。巴莉女士與宋美齡私人感情頗深,1933年夏,巴莉女士將此幢別墅讓給蔣介石夫婦居住,1934年巴莉女士將這幢別墅作為禮物,贈送給宋美齡。從此,宋美齡成為了這棟別墅唯一的主人。蔣介石夫婦很喜歡這里的恬靜、秀美,因為宋美齡名字中也有一個“美”字,于是將這幢別墅命名為“美廬”。

石刻上“”美廬“兩個字是蔣介石于1948年8月親筆題寫的,據說毛主席第一次入住這里,身邊的工作人員把蔣介石題的這兩個字鑿掉,被毛主席制止了,后來又重新恢復上去的。

美廬別墅主樓為兩層,附樓為一層,上層為蔣介石,毛主席使用過的臥室,下層為宋美齡,江青使用過的臥室。我們去的時候二樓因為維修封閉了,二樓陽臺上面有蔣介石和宋美齡坐過的椅子可以供有人拍照,別墅占地面積為455平方米,建筑面積為996平方米,而整個“美廬”庭園占地面積為4928平方米。

據說1959年6月29日上午,毛澤東笑容滿面地走進了美廬。他一進庭園大門,便用濃重的湖南口音大聲說道:“蔣委員長,我來了!”歷史上勝者為王敗者寇,參觀了美廬別墅不禁感慨萬千: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別墅依舊在,人已去樓空”。

室內保留原來的陳設,一邊是各自獨立的各功能用房:餐廳、琴房、侍衛室等。而今,此處被辟為展覽廳。展覽廳所展示的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一為“美廬”留存物品;二是國民政府要員們在“夏都”政治活動的歷史照片及歷史物品;三是牯嶺歷史風貌及三十年代所拍攝的廬山名勝照片。

展覽廳所展示的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一為“美廬”留存物品;二是國民政府要員們在“夏都”政治活動的歷史照片及歷史物品;三是牯嶺歷史風貌及三十年代所拍攝的廬山名勝照片。二樓室內有不同時期的老照片,蔣介石和毛主席還有很多名人政要的歷史照片,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都在這里發生,解放前解放后先后兩位對立的國家領導人和夫人住過這里,這里也有毛主席和江青的合影,據說毛主席和江青合影很少僅有三幅。

斑駁的老別墅外墻,見證了多少歷史的風風雨雨,向人們訴說著那段風起云涌驚心動魄的故事。

廬山名人老別墅是廬山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堪稱“萬國建筑博物館”。廬山土地房地產部門采用查閱房屋登記表與實地察看相結合的方法,對全山別墅進行了詳細調查摸底,新近首次得出準確結果:廬山現存別墅總數為636幢,16個國家的建筑風格,總建筑面積174653.57平方米。

據統計廬山老別墅中式259幢、美式185幢、英式125幢、德式17幢、瑞典式12幢、日本式11幢、法式7幢、芬蘭式3幢、挪威式3幢,還有丹麥、加拿大、俄羅斯、葡萄牙、澳大利亞、瑞士和國際式(多種建筑風格融合)別墅,其中名人別墅有300余幢。

偶遇一對新人在老教堂邊拍婚紗,我們的達人也湊熱鬧去蹭拍。

游覽完老別墅去參觀毛澤東舊居廬山博物館,蘆林1號---毛澤東舊居,1985年起為廬山博物館,廬山建筑代表作之一。廬山博物館最初設計的用途是給毛主席上廬山工作生活所用,所以在博物館的安全措施也非常到位,在臥室邊上的展廳還有地下通道,連接著防空隧道。

毛澤東臥室在南大門西側。這里仍然陳列著床、沙發、躺椅、辦公桌、衣柜、立柱臺燈等原物。隔一個衛生間,便是他的辦公室。

這里陳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廬山的照片,館內藏品反有當地出土和及從外地搜集的古代青銅器和歷代陶瓷,還有唐宋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米芾、黃庭堅等在廬山的手書碑拓,有明清著名書畫家唐寅、鄭板橋、朱耷的字畫卷軸,最珍貴的則是《五百羅漢羅圖》。

廬山博物館外的紅楓格外顯眼,姑娘們自然少不了自拍臭美一下。

廬山博物館出來經過毛澤東廬山詩詞苑然后沿著湖畔漫步觀賞蘆林湖的湖光山色,已經是黃昏時分。斜陽照射下金黃的葉子更加鮮艷倒影在鏡子般的湖面上宛如一幅水彩畫,微風蕩起的漣漪暈開了遐想的思緒。

吃完晚飯從酒店徒步到牯嶺鎮大約10幾分鐘,途徑廬山戀電影院,這家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一部影片,我以前來廬山也進去看過,《廬山戀》創造了“放映場次最多”、“用壞拷貝最多”、“單片放映時間最長”等多項世界吉尼斯紀錄,并且這些紀錄每天還在不斷的增長。據報道由于不計人數都要放映影片,這也導致電影院的開支與收入不成正比。從2015年1月19日起廬山戀電影院取消日播,改成周五、周六播放也不是持續性的,屆時會根據來廬山旅游人數再作調整。

牯嶺鎮是廬山的中心地帶,牯嶺鎮是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下轄的一個鎮,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的山腰上,這里海拔1164米,三面環山,一面臨谷,是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所在地。這里跟普通的街市一樣,衣食住行方面應有盡有,酒店餐飲超市銀行一應俱全,街中心還有一個大廣場,晚上有大媽們在跳廣場舞,從這里望過去可以看到山腰上一排排房子依山而建,一番萬家燈火的祥和景象。

今天準備離開廬山早上我們參觀了諾那塔院,該塔院為我國南方唯一對外開放的密宗道場。是一九九一年,臺灣的智敏、慧華金剛上師為紀念諾那活佛以「圓覺宗智敏、慧華金剛上師教育基金會」的名義出資重新修復其祖庭諾那塔院。塔院內供奉近代著名愛國大活佛諾那呼圖克圖的舍利塔,特殊的西藏造型喇嘛塔,及塔院內供奉的藏密本尊、祖師、護法。

登上諾那塔院可以遠眺到牯嶺鎮和連綿的廬山起起伏伏的曲線,結束了短暫的廬山之行,坐上大巴沿著廬山“四百旋”的盤山公路下山往景德鎮方向開去,廬山離景德鎮大約150公里,車程約2個小時。

來到景德鎮已經是中午時分了,中午飯在景德鎮市國家AAAAA級風景區------古窯民俗博覽區旁的伊龍大酒店用餐,這家酒店是按照星級標準建設和管理,集餐飲、住宿、會議于一體的大型餐飲品牌企業。一樓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的豪華宴會廳,二至五樓共設有大小包廂65間。酒店以粵菜為主,同時配以贛菜及滬、湘等地方名菜。

圓桌的玻璃臺下還隨意錯落擺放這一些陶瓷片,不愧是陶都景德鎮,哪里都是陶瓷的身影,一切都與陶瓷有關。

達人們看到這么精美的菜肴和餐具還沒有開餐個個都忍不住拍起來。

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搭配精美有創意的景德鎮青花瓷餐具,不單讓人食欲大開垂涎欲滴又讓人舍不得動筷把這些精美的作品吃掉。包間里大氣豪華的裝修讓人有點享受宮廷盛宴的感覺。

最喜歡這個盤子跟杯子結合燒制的餐盤,構思巧妙做工精細讓人眼前一亮。那紅燒肉我吃好幾塊,肥而不膩。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江西省景德鎮市昌江區楓樹山蟠龍崗,占地83公頃,是集文化博覽、陶瓷體驗、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文化旅游景區,是全國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旅游景區。主要景點有歷代古窯展示區,陶瓷民俗展示區,水岸前街創意休憩區三大景區。

進入古窯景區一幅江南園林展現在眼前,園區的草坪空地錯落半埋著青花瓷的花瓶也是特色一景。

窯神童賓的神像,傳說童賓從小投師學藝,從事燒瓷行當。明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太監潘相奉皇命抵景德鎮督造大龍缸,燒造許久,終不成功。潘相急煞,加倍逼迫和殘害瓷工。童賓為抗議朝廷,一日縱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窯內,以骨作薪。翌日開窯一看,龍缸竟出奇地燒成功了。瓷工們為紀念這位秉性剛直的英雄,稱頌他為"風火仙師",并在御窯廠的左側建了一座"風火仙廟"。因為燒造瓷器,火借風力,風與火最為關鍵,因此,景德鎮民間也稱之為“風火神”、“窯神”。

江南園林建筑,虛掩的木格子園門讓人有一探究竟的沖動。

瓷樂表演是用瓷盤為主要材料的新型民族打擊樂器“瓷甌”進行瓷樂表演,每天景區都有“瓷音水榭”瓷樂團表演,瓷鼓、瓷編鐘、瓷笛、瓷古箏、瓷二胡等等都是用瓷器做的,這套瓷樂器采用優質瓷土按照專業樂器技術要求精制而成,演奏起來清新悅耳美妙動聽,一曲悠揚的茉莉花和舞者的優美舞姿讓人心曠神怡,思緒瞬間穿越江南煙雨淡淡茉莉花的場景去了。

園區有好多這樣的木牌子記載著瓷都的變遷還是景德鎮陶瓷的歷史。

我們參觀的制瓷作坊里主要生產小件器物,生產日用瓷為主,其中包括碗、盅、杯、碟等品種,胎質細膩,造型規整,素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著稱于世。這里保留著古法制瓷的工藝,制瓷老師傅們一人負責一道工序。這里可以觀看到“手隨泥走,泥隨手變”的古法制瓷的手藝,從拉胚成型、修胚、曬胚、上釉、刻畫。

曬坯:將加工成型后的坯擺放在木架上晾曬

師傅用刀片修胚,將坯放在轆轤上轉動用刀削去太厚和不均勻的地方,使坯體厚度適當,表里光潔。

歪果仁也來參觀,據說十八世紀以前,歐洲人還不會制造瓷器,因此中國特別是昌南鎮的精美瓷器很受歡迎。在歐洲,昌南鎮瓷器是十分受人珍愛的貴重物品,人們以能獲得一件昌南鎮瓷器為榮。就這樣歐洲人就以“昌南”作為瓷器(china)和生產瓷器的“中國”(China)的代稱,久而久之,歐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卻了,只記得它是“瓷器”,即“中國”了。

彩繪:燒窯前即在坯體素胎上繪畫,如青花、釉里紅等,則稱為釉下彩,其特點是彩在高溫釉下,永不退色。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燒成瓷的釉面上描繪紋樣、填彩,再入紅爐以低溫燒烘,溫度約700—800度。

正如周杰倫那首《青花瓷》里的詞描述: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刻花:用竹、骨或鐵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體上刻畫出花紋,真佩服這些能工巧匠的老師傅這么老眼神還那么好,據說這些老師傅很多都是從10幾歲就開始接觸制瓷了,真是一刀一筆一輩子的眷顧是多么的執著和不容易呀。

經過如此復雜的工序,在工匠們精湛的手藝辛勤的汗水,對火候的把握對雕畫的細膩精準才能制造出一件件精美悅目的景德鎮陶瓷。參觀后才知道來之不易呀!

古窯景區的歷代古窯展示區內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產作業線、清代鎮窯、明代葫蘆窯、元代饅頭窯、宋代龍窯、風火仙師廟、瓷行等景點,明清時期景德鎮手工制瓷的工藝過程以及傳統名瓷精品。

燒窯:首先把陶瓷制品裝入匣缽,匣是陶瓷制品焙燒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與窯火直接接觸,避免污染,尤其對白瓷燒造最為有利。燒窯時間過程約一晝夜,溫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窯門,點火燒窯,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術指導,測看火候,掌握窯溫變化,決定停火時間。 景德鎮窯工有句俗語“一滿二燒三熄火”。

據說每個月古窯都持續定期燒窯,來到古窯的游客將有更多觀看柴窯燒瓷機會,在周末能欣賞到開窯出瓷的盛況。可惜我們去的時候沒有目睹到這些盛況。

古窯景區致美軒里面珍藏不是景德鎮陶瓷精品,這些精品都是價值不菲,如果有錢的話我也想擁有,哈哈哈

參觀完后來到水岸前街創意休憩區的紫禁書院,據說這里跟北京的故宮紫禁書院在景德鎮的分院,深圳也有一家,這里環境優雅,在輕音樂的環繞下,品一杯茶,看一本書,放松腳步陶冶情操,當然這里依然少不了景德鎮陶瓷的元素,一般喜歡喝茶的人自然也應該喜歡精美的茶具吧。

以一首徐千雅演唱,何沐陽做詞的歌曲《我在景德鎮等你》結束了景德鎮之旅,歌詞很婉約唯美:

古窯的神火通明千年仍不息

江南的煙雨隱約著飄逸

沉韻的伏筆 染刻了傳奇

前世心思化今生的胎記

我在景德鎮等你 等你千年的歸期

傳世的記憶 從東飄到西的尋覓

我在景德鎮等你 一眼就能認出你

當年的落款烙在了我心里

昌江的春水流過繁華和沉寂

珠山的松濤見慣云涌風起

玲瓏的小鎮 愛成就大器

天下流傳你始終是唯一

我在景德鎮等你 等你千年的歸期

傳世的記憶 從東飄到西的尋覓

我在景德鎮等你 一眼就能認出你

當年的落款烙在了我心里

碓廠和云舂綠野

賈船帶雨泊烏篷

夜闌驚起還鄉夢

窯火通明兩岸紅

我在景德鎮等你 等你千年的歸期

傳世的記憶 從東飄到西的尋覓

我在景德鎮等你 一眼就能認出你

當年的落款烙在了我心里

一如china印記世界夢里

從景德鎮到婺源石城要2個多小時,大約100公里。到了石城已經是晚上差不多8點了,石城的秋色這兩年特別火,石城在婺源縣西北古坦鄉,這里的晨霧、秋色、紅楓、徽派建筑吸引著無數的攝影愛好者和旅游者,這次本來自己想參加完活動后繼續在這里呆多兩天,因為婺源有很多鄉村景色適合攝影,像江嶺、曉起、李村、篁嶺、長村、瑤里古鎮等等10幾個鄉村線路,特別是深秋的時候楓葉紅了就更美。據說今年的婺源石城村的秋色美景還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的大屏幕上展示,讓不少歪果仁為之驚艷。

來之前因為打算參加完活動后自己自助游的,所以也在網上做了不是功課,婺源攝影線路小貼士:

婺源的線路一般走東線和北線比較多,東線由近及遠可選的有月亮灣、李坑、汪口、江灣、曉起、江嶺、段莘水庫,慶源。這條線多數游客是走李坑,汪口,江灣,曉起,優點是在一條線上,交通方便,但缺點是內容單一,都是古村落為主。北線的風景與東線相比,內容豐富一些,有古村,廊橋,山水自然風光等,從縣城出發,依次有叢溪飄流、思溪延村、清華鎮彩虹橋;從清華分散開來,其一:浙源、虹關及理坑;其二:大鄣山臥龍谷,黃村百柱宗祠、菊徑、靈巖風景區,石城;其三:長壽古里洪村,嚴田古樟。后來因為查了一下天氣預報天氣不是很好就放棄了,反正這次來踩點,下次還可以自己過來,反正婺源包這次已經來了四次了,呵呵。

在石城的第二天下起了毛毛細雨,5點我們就開始從酒店出發,酒店到攝影點大約10分鐘這樣,因為是周一所以人不是很多,攝影點的山坡上已經被踩出一塊空地,今年天氣比較暖和,所以楓葉還不紅,不過靜謐祥和的小村莊清晨的裊裊炊煙已經展示出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了,如果有太陽、如果楓葉紅了、如果炊煙與晨霧迷漫、如果晨曦的陽光透過煙霧射出條條耶穌光,完美的畫面在我的腦海呈現。等到7點半云還沒有散開的意思,太陽還沒有穿透過云層,只剩下江南的煙雨纏繞著馬頭墻的畫面,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只有遺憾的離去,常言道:留點遺憾給下次再來一個借口,再見了婺源再見了石城,我還會再來的。

路過菊徑村這個被譽為中國最圓的村莊,爬上山上的攝影點俯拍煙雨中的徽派建筑,還有遠山若隱若現云霧縹緲的襯托如果不照片轉成黑白就是一幅中國水墨山水畫了。

小貼士:

由于今年的天氣比較暖,所以一直到12月中下旬婺源的楓葉都還在觀賞期內

以我的一首小詩作為此行的結尾吧:

晨起的村莊

江南的煙雨

纏繞著炊煙迷茫

深秋的思念

掛在高高的馬頭墻

青瓦上

縷縷的鄉愁

如苔蘚肆意般瘋長

村口送別的楓樹旁

還留下你不舍與期盼的目光。

評論請先登錄注冊
精彩話題推薦
綁定手機
×
圖片驗證碼